收藏本站

低蛋白血症

名百科 · 2024-01-13 07:11

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液中总蛋白质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。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,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。低蛋白血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包括营养不良、肝功能异常、肾功能异常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等。

低蛋白血症

引发原因

1、营养不良:饮食中缺乏蛋白质或摄入不足会导致蛋白质合成不足,从而引发低蛋白血症。

2、肝功能异常:肝脏是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的主要器官,如果肝功能受损,如肝硬化、肝炎等,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,从而引发低蛋白血症。

3、肾功能异常:肾脏是调节血浆蛋白水平的重要器官之一,如果肾脏功能受损,如慢性肾病、肾小球肾炎等,会导致尿蛋白丢失增加或者排泄减少,进而引发低蛋白血症。

4、其他系统性疾病:某些系统性疾病,如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,也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。

症状表现

1、水肿: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,导致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,表现为水肿,尤其是下肢水肿。

2、营养不良:由于蛋白质合成不足,可能导致身体无法正常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,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,如体重下降、乏力等。

3、免疫功能下降: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低蛋白血症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,容易感染。

治疗方法

1、营养补充:对于由营养不良引起的低蛋白血症,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量,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纠正营养不良。

2、病因治疗:对于肝功能异常或肾功能异常引起的低蛋白血症,需要针对性地治疗原发疾病,如肝炎、肾小球肾炎等。

3、替代治疗:在严重低蛋白血症的情况下,可能需要进行静脉输注蛋白质制剂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供给。

<< 上一篇
十二平均律

下一篇 >>
不及物动词